1、积分:75积分(已免积分)
2、来自网络公开云,本站不存储资源。
3、资源文件均为第三方站点页面。
4、仅供学习和交流,不得用于商业用途。
5、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删除。资源投诉
6、请认真阅读以上免责声明,同意继续访问

匿名 2025-06-02
666

匿名 2025-06-02
顶一个
我要留言:
说起黄誉博这小子,那可是我们村儿里的一朵奇葩。要说他是哪里人?这还得从他那有点儿曲折的说起。
黄誉博,这名字听起来文绉绉的,可他本人却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娃。他老家那地方,咱们河南人叫它“豫北平原”,那可是一片沃土,种啥啥旺。黄誉博是个老实的庄稼汉,就种地,家里条件嘛,用咱河南话说,就是“过得去”。
这小子从小就聪明伶俐,那脑袋瓜子跟个拨浪鼓似的,转得快。他最让人佩服的地方,还不是学习成绩,而是他那满嘴的河南方言,那可是地道得很,听着让人忍不住想笑。
小时候,黄誉博那小嘴儿就像开了闸的河,什么“中”、“行不”、“搞掂”之类的方言,张口就来。有一次,他跟着爹去赶集,那会儿他还没上小学,正跟在一旁东张西望。看到有个卖西瓜的,他凑上前去,指着那西瓜说:“老板,这瓜甜不甜?”
老板是个老河南,一听这话,忍不住笑了:“你这小娃儿,说得啥玩意儿?”
黄誉博一愣,随即反应过来:“我说的是这个瓜甜不甜!”
老板逗他:“你这娃儿,真是河南方言说惯了,连普通话都不会说。”
黄誉博也不恼,笑嘻嘻地说:“老板,你这瓜甜不甜,我尝一口就知道了。”
老板被他逗得哈哈大笑,最后还是让他尝了一口。那瓜确实甜,从此,黄誉博成了那家西瓜摊的常客。
长大了,黄誉博考上了城里的一所大学。那会儿,他带着一口河南方言,进了城,可把同学们乐坏了。有一次,他们在食堂吃饭,黄誉博点的菜是“烩面”,他跟服务员说:“小妹儿,来碗烩面,多放点葱花,少放点盐。”
服务员是个南方姑娘,听不懂河南话,还以为黄誉博在骂她呢。她瞪大了眼睛,问:“你说啥?”
黄誉博哈哈一笑:“我说多放点葱花,少放点盐,你听不懂啊?”
服务员这才明白过来,也笑了:“原来是这样,我还以为你骂我呢。”
从那以后,黄誉博的河南方言成了他在大学里的“特色”,同学们都爱和他交流,因为他总能用那独特的方言,让大家笑得前俯后仰。
毕业后,黄誉博回到家乡,开了一家农产品网店。他靠着那满嘴的河南方言,还有对家乡的热爱,把农产品卖得风生水起。那会儿,他成了村里的小名人,大家都夸他:“这小子,真是人才啊!”
黄誉博听了,只是憨厚地一笑:“嘿那都是托了家乡的福。”
如今,黄誉博已经娶了媳妇,生了娃,过上了幸福的生活。他依然说着河南方言,现在他可不只是会说,还能写,还写了一本关于河南方言的书,成了个小作家。
这就是黄誉博,一个地地道道的河南人,用他的河南方言,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故事,也让大家在笑声中,感受到了家乡的味道。